日前,记者采访发现,云南洱海正遭受破坏性的开发,到处开建高级别墅群,正日益变成富人的后花园。销售人员称洱海边的海景别墅每栋售价在200万——500万元。市民称开发公司正逐步填埋美丽的情人湖,并打造中国唯一高原淡水湖游艇俱乐部。(4月13日《中国青年报》)
从旅游岛海南是穷人的还是富人的这个问题还在追问中时,这边武汉已经在填东湖欲建四星级酒店。而云南洱海也不敢寂寞,让情人湖变身成为富人的后花园。看来的确已经过了“天下名山僧占多”的时代,我们正在迎来一个“天下景区商占尽”的年份。
在这个一不小心就能踏进富人后花园的时候,一个简单的常识已经存在于公众的价值判断中,从古至今,旅游景区作为一种公共利益,都是服务于社会大众,属于公共财产的范畴。然而我们看到的却是,洱海景区摇身一变成为富人家的私人“盆景”,天下景区决然走向越来越偏离公众所需的休闲与娱乐的方向。这现实与常识的矛盾,是缘于我们已经被Out的价值判断,还是财富正以合法的名义割据公共资源?
“风景名胜资源是不可再生的国家资源,严禁以任何名义和方式出让或变相出让风景名胜区资源及其景区土地,也不得在风景名胜区内设立各类开发区、度假区等。”这是国务院下发的明文规定。然而,规定在权力和财富面前,终究是一纸空文。因为名山和风景名胜区的保护和开发,真正支配权掌握在地方政府手中。
想来也是,不论是国外和国内,像景区这类为大众服务的公共资源,是被政府优先控制和保留下来的。但不同的是,像波士顿、芝加哥等城市的沿河一线,不仅见不到高大建筑群,而且政府专门修建水面快捷通道,以满足人们与水的亲近感。而国内却是公权拿着公共资源为富人等特权阶层服务。
这并非是仇富。自打有了物质分配开始,人类就有了穷人和富人之分;自打有个政治,社会就存在权力与权利的博弈。然而,当财富与权力合谋后,社会便在“二八法则”的作用下运转,即20%的富人利用80%的权力占尽80%的财富、利益和公共资源,而80%的穷人只能拥有20%的权利。
于是,面对舆论对洱海遭破坏性开发的质疑,在公众权利面前占有压倒性优势权力代表——大理市规划局理直气壮地表示,“充分论证,力图达到‘与苍洱景观和谐统一、人与自然共生’的效果”。可问题是,在公众从未听说过的听证这一事实面前,财富与权力已经把公众的权利和敬畏的自然完全被视为不存在,如何实现和谐共生?
在权力与权利的“二八法则”作用下,苍山洱海也本来不是穷人消费的地方,那个神秘的地方只是富人的天堂,权力的盛宴。如果从纯市场角度来看,这话兴许没什么问题。但作为公共资源的景区,被开发成为富人的后花园,显得极为刺耳。
可若不改变权力与权利的“二八法则”,让给观海别墅披上了合法外衣的过程去“神秘”化,仅凭20%的权利去刺探富人后花园,洱海的命运将注定会成为权力寻租的秘密后花园。同时随着景区豪宅热的序幕拉开,中国私人资本将在权力协助之下,掀起一波更大的风景旅游地瓜分热,全国将有更多的风景旅游区落入私人资本手中。
到时不知道景区的未来,会给普通民众留下多少机会?
评论